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第13週作業ch4-5心得

自從人類對DNA有些研究後,就喜歡將一些不喜歡的基因改成想要的基因後,大量生產,以滿足人類的需求,例如:基因改良黃豆、番茄...等,而造成其他種難以生存,那些大量生產的物種很容易因為經歷較大的環境變遷導致死亡。雖然人類改良了許多植物和動物等,但是對改良後的物種沒有很清楚的了解,也不知道是否吃了改良食物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因此有些人還是對基因改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第12週作業ch4-3總結

ch4-3:What Is an Ecological Niche?(生態地位是什麼?)
p68.69~4-3的回答:
生態地位是指一個種在生態系統或群落中的生活方式或角色,包括任何會影響種存活或生殖的事物。一個特別的生態地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進化而成,科學家用種的生態地位來區分成特化種和一般種。以圖4-5為例,各種不同的鳥在沿海濕地有著不同的生態地位,所吃的食物也不盡相同。

第11週作業ch3-7心得

從前人類對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一無所知,但是科技漸漸發達後,科學家可以利用航空照片和衛星圖片、實地觀測等來研究生態系,甚至可以在實驗室裡模擬出被研究的環境。了解生態環境對人類和地球上的生物及環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數據和資料,就可以事先預防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生態可以永續。

第10週作業ch3-6翻譯

ch3-6:What happens to matter in an ecosystem?(生態系中的物質發生什麼事?)
p57~Nitrogen Cycles through the Biosphere:Bacteria in Action的第一段:
Nitrogen is the atmosphere's most abundant element. The major reservoir for nitrogen is the atmosphere. Chemically unreactive nitrogen gas(N2) makes up 78% of the volume of theatmosphere. Nitrogen is a crcial component of proteins, many vitamins, and nucleic acids such as DNA. However, N2 cannot be absorbed and used directly as a nutrient by multicellular plants or animals.
氮是大氣中最豐富的元素,主要儲存於大氣中,占大氣的78%。雖然氮氣是組成蛋白質、維他命、核酸的關鍵成分,但卻不易直接被吸收利用。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地理與環境的服務學習日誌第三篇

國立宜蘭大學服務學習學生服務日誌
繳交次別:第三次
學生姓名:粘嘉紋
系別班級:食品科學系一年甲班
學號:B9732037
服務學習課程名稱:地理與環境
教師姓名:鄭天爵
服務機構:無尾港
機構督導:
服務日期:11月15日
服務地點:無尾港
是否願意公開日誌:不願意
工作內容:
親身至無尾港體驗做披薩和淨灘、參觀具有當地風格的景點、調查當地的生物和紀錄相關景點與植物的地理位置。
心得與反思
1、今天的服務工作內容?我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觀察到了許多植物,聽到一些關於無尾港的故事和簡介,也接觸到港邊的人們和當地的文化。
2、在服務過程中,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學習到什麼?對我有何意義?
原本是手繪組的我,對植物沒什麼研究,不過當我加入自然組後,我學習到許多當地的
植物,像是七里香、鴨拓草、野薑花、含羞草…等,讓我對植物有一些了解。
3、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
這次的服務學習讓我對環境保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我目前只能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像是不買保育類製成的物品、不破壞他們的棲地…等,但是我會努力擴張我的範圍,去保護那些需要保護的。


備註:
1.請以電腦繕打,若篇幅不足,請自行增加。
2.日誌字數至少200字或由任課教師規定,並限時繳交予授課老師。
3.學期末將服務日誌彙整交由授課教師存查。

地理與環境的服務學習日誌第二篇

國立宜蘭大學服務學習學生服務日誌
繳交次別:第二次
學生姓名:粘嘉紋
系別班級:食品科學系一年甲班
學號:B9732037
服務學習課程名稱:地理與環境
教師姓名:鄭天爵
服務機構:無尾港
機構督導:
服務日期:11月5日
服務地點:人文管理學院階梯教室
是否願意公開日誌:不願意
工作內容:
聽黃淑瑩女士:「慢食、樂活在港邊─無尾港生態社區營造經驗分享」的演講,並紀錄相關考題。
心得與反思:
1、今天的服務工作內容?我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今天的演講讓我第一次接觸到慢食和樂活,也讓我對於無尾港的變遷有了初步的了解。
2、在服務過程中,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學習到什麼?對我有何意義?
現代的社會變遷快速,許多人都求方便又快速的速食,而忘了慢食的美好;因為有些人
追求功名利祿,而拋棄了樂活,在這次演講中,我學習到了慢食與樂活的好處,也讓我對
我的人生有了重要的省思。
3、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
從前我對吃的定義就是吃飽就好, 但是藉由這次演講,讓我了解到「吃」也是有學問的,要慢慢的吃,要健康的吃。因此我要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慣,讓自己享受「吃」這件事。

備註:
1.請以電腦繕打,若篇幅不足,請自行增加。
2.日誌字數至少200字或由任課教師規定,並限時繳交予授課老師。
3.學期末將服務日誌彙整交由授課教師存查。

地理與環境的服務學習日誌第一篇

國立宜蘭大學服務學習學生服務日誌
繳交次別:第一次
學生姓名:粘嘉紋
系別班級:食品科學系一年甲班
學號:B9732037
服務學習課程名稱:地理與環境
教師姓名:鄭天爵
服務機構:無尾港
機構督導:
服務日期:11月1日.2日
服務地點:食品科學系系圖書館
是否願意公開日誌:不願意
工作內容:
製作「慢食、樂活在港邊─無尾港生態社區營造經驗分享」演講的宣傳海報三張。
心得與反思:
1、今天的服務工作內容?我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剛分到手繪組時,我一開始很想換到別組,因為成員都是我不熟的同學,讓我很沒安全感,但是經過相處後,發現他們人都很好,讓我有了不同的感覺。雖然每個人對於海報的製作有著不同的想法,但是經過一番討論後,大家有了共識,並且共同努力製作,花了兩天的時間,終於製作完成,其中在製作船的時間花費最久。
2、在服務過程中,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學習到什麼?對我有何意義?
在製作海報中,我學會了分工合作、搭配色彩、精細手工、黏貼技巧、版面配置…等。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拿手的領域也不相同,因此讓我學到不少事,使我的美工技巧
更加提升,在將來或許會有所幫助。
3、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
以前都沉溺在自己的想法中,認為自己的想法沒有錯,因此不易採納別人的意見,但是我遇到一群美工比我更強的人,讓我不再拘泥於自己的想法中。我能做的事就是在製作前先收集關資料,將錯誤認知減到最小,並且多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將可行的意見融合成一體,製作出好的作品。

備註:
1.請以電腦繕打,若篇幅不足,請自行增加。
2.日誌字數至少200字或由任課教師規定,並限時繳交予授課老師。
3.學期末將服務日誌彙整交由授課教師存查。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課堂翻譯

p41第三段第二句:
In most natural populations, individuals vary slightly in their genetic makeup, which is why they do not all look or act alike.
在大部分的自然族群中,個體間在遺傳上有著非常細微的組成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外表看起來不一樣、行為也不相似。
p50第一段第三句、第四句:
Biodiversity also helps preserve the quality of the air and water, maintain the fertility of soils, dispose of wastes, and control populations of pests.
In carrying out these ecological services that are part of the earth's natural capital, biodiversity helps sustain life on the earth.
生物多樣性也幫助維持空氣和水的品質、土壤的肥沃、處理浪費和控制害蟲數量。
在進行地球自然資本的一部分的這些生態服務過程中,生物多樣性幫助維持地球上的生物。
p57第一段:
Nitrogen is the atmosphere's most abundant element. The major reservoir for nitrogen is the atmosphere. Chemically unreactive nitrogen gas(N2) makes up 78% of the volume of theatmosphere. Nitrogen is a crcial component of proteins, many vitamins, and nucleic acids such as DNA. However, N2 cannot be absorbed and used directly as a nutrient by multicellular plants or animals.
氮是大氣中最豐富的元素,主要儲存於大氣中,占大氣的78%。雖然氮氣是組成蛋白質、維他命、核酸的關鍵成分,但卻不易直接被吸收利用。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ch3-5~3-7

ch3-5:What happens to energy in an ecosystem?(生態系中的能量發生什麼事?)
初級消費者吃生產者、次級消費者吃初級消費者,這就是食物鏈。許多條食物鏈錯縱交雜在一起便形成食物網, 食物網越複雜就越不易被破壞。能量的流動遵循十分之一定理,越高層能量越少,即當攝食動作每往上一個階層,攝食動物只能獲得被攝食動(植)物十分之一的能量。 總初級生產率是指光合作用生產的有機物質總量,生物體之質量累積愈多,即表示總初級生產率愈高。淨初級生產率(NPP)則是指總初級生產率(GPP)減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R ),NPP=GPP-R。
1.food chain(食物鏈)
2.food web(食物網)
3.biomass(生物量)
4.ecological efficiency(生物效率)
5.pyramid of energy flow(能量塔)
6.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總生產力)

7.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淨生產力)
ch3-6:What happens to matter in an ecosystem?(生態系中的物質發生什麼事?)
生態系中有幾個重要的物質循環如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磷循環。水循環:太陽使水蒸發→凝結成雲→降雨後流入河、地下→生物飲用→排汗及排尿→太陽使水蒸發,而生物能飲用的水只占全部的0.024%。碳是構成醣類、脂質、蛋白質、DNA、和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基礎成份。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而合成葡萄糖供生物利用,生物呼吸作用吸入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近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日漸增加,溫度也日益增高。氮占大氣的78%,是組成維他命、蛋白質、DNA等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質。氮無法被生物直接利用,須經過細菌的固氮作用形成銨離子才能被植物吸收,動物再從植物獲取氮,而氮以氨、尿酸、尿素三種形式排放出生物體。磷是構成骨骼、核酸和細胞膜的重要成份,常以磷酸鹽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動物再從植物攝取到磷。磷的循環為不完全循環,現存量越來越少,特別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大量開採磷礦加速了這種損失。
1.biogeochemical cycles(生物化學循環)
2.nutrient cycles(營養循環)
3.hydrologic cycle或 water cycle (水循環)
4. transpiration(蒸散作用)
5. carbon cycle(碳循環)
6. phosphorus cycle(磷循環)

ch3-7:How do scientists study ecosystem?(科學家如何研究生態系?)
科學家利用航空照片和衛星圖片、實地觀測等來研究生態系,他們觀察地形、生物分佈、環境問題、空氣污染等。有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模擬被研究的環境,藉此來觀察、紀錄並了解這個地方。在電腦繪圖的發達下,模擬環境的效果可更上一層樓。這些方法都是在幫我們了解如何維護這個生態系。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ch3-3~3-4

ch3-3:What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an ecosystem?(生態系中的主要構成要素是什麼?)
生態系統由生物及非生物所組成,每種族群在生態系中都有一定的環境忍受範圍,這個範圍會牽制族群的大小。生物的可分為生產者(又稱自營生物,會行光合作用)、消費者(又稱異營生物,藉由攝食來得到能量)、分解者(將物質分解,並釋放回大自然),透過這些生物和非生命間的交互作用,能量得以循環,而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1.abiotic(無生命的)
2.biotic(生物的或有生命的)
3.range of tolerance(容忍的範圍)
4.limiting factors(限制因素)
5.limiting factor principle(限制因素原則)
6.trophic level(營養層級)
7.producers(生產者)
8.autotrophs(自營生物)
9.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
10.consumers(消費者)
11.heterotrophs(異營生物)
12.primary consumers(初級消費者)
13.herbivores(草食動物)
14.secondary consumers(次級消費者)
15.carnivores(肉食動物)
16.third consumers (三級消費者)
17.higher-level consumers(高級消費者)
18.omnivores(雜食動物)
19.decomposers(分解者)
20.detritus feeders(以碎屑為食者)
21. detritivores (清除者)
22.detritus(碎屑)
23.aerobic respiration(有氧呼吸)
24.anaerobic respiration(無氧呼吸)

25.fermentation(發酵)
ch3-4:What is biodiversity and why is it important?(生物多樣性是什麼?生物多樣性為什麼重要?)
生物多樣性是由於基因、物種、生態過程的差異而造成的,可分為:功能多樣性(能量的流動形成循環)、遺傳多樣性(同物種的基因表現型不盡相同)、物種多樣性(物種生體構造不盡相同)、生態多樣性(不同地理環境有不同的物種),而生物多樣性越複雜表示越穩定。
biological diversity 或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

ch3-1~3-2

ch3-1:What is ecology?(生態學是什麼?)
生態學是學習如何與生物、環境中的土壤、水、其他物質和太陽能等相互作用。生物圈可分為:生物圈→生態系→群集→族群→個體→細胞→分子→原子;細胞可細分為:細胞>染色體>基因>DNA。
1.cells(細胞)
2.cell theory(細胞理論)
3.gene(基因)
4.chromosome(染色體)
5.species(種類)
6.ecology(生態)
7.population(族群)
8.genetic diversity(遺傳多樣性)
9.habitat(棲息地)
10.community(群落)
11.biological community(生物群落)
12.ecosystem(生態系統)
13.biosphere(生物圈)

ch3-2:What keeps us and other organisms alive?(可以維持我們和其他活著的生物是什麼?)
維持生命的四大要素為水(海水佔多數、冰、河、溪)、大氣(78%氮氣、21%氧氣、1%其他氣體)、地圈(地核、地函、地殼)以及生物圈(氣圈~地圈間)。生物生存必須依賴水,最初的生命便是自水中演化而來。支撐地球生命還有另外三個重要因素:高品質的能源、物質或營養循環、重力。太陽能對生命的生存也是不可或缺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會吸收太陽能,使地球環境的溫度升高,而太陽能中不好的波長如紫外線會被臭氧層吸收,避免對生命造成不好的影響。
1.atmosphere(大氣層)
2.troposphere(對流層)
3.greenhouse gases(溫室氣體)
4.stratosphere(平流層或同溫層)
5.hydrosphere(水圈)
6.geosphere(地圈)
7. lithosphere(岩石圈)
8. biomes(生物社會)
9. aquatic life zones(水生的生活區域)
10. natural greenhouse effect(自然溫室效應)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ch2-3~2-5

ch2-3:How can matter change?(物質如何改變?)

物質可分成物理、化學、核能三種變化。物理變化是物質的化學成分、原子或離子的排列方式不變。化學變化是原子、離子或分子重新排列。 核能變化有核衰變、核分裂和核融合。而物質皆遵守物質不滅定律。

1.physical change(物理變化)

2.chemical change(化學變化)又稱chemical reaction(化學反應)

3.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tter(物質不滅定律)

ch2-4: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能源是什麼、它如何轉換?)

能量主要分成動能與位能,動能常伴隨質量和速度,主要分為物質運動、熱和電磁輻射;而位能則是將能量先儲存起來,在需要能量時再轉成動能。能量的轉換受熱力學第一定理(能量不滅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理(熱量由高溫傳向低溫)所控制。每種能量中的轉換都會有散失,若將這些散失的能量有效的利用,才能使地球永續發展。

1.energy(能源)

2.kinetic energy(動能)

3.heat(熱能)

4.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電磁輻射)

5.potential energy(位能)

6.energy quality(能源品質)

7.high-quality energy(高品質能源)

8.low-quality energy(低品質能源)

9.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第一定律)又稱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能量不滅定律)

10.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第二定律)

11.energy efficiency(能源效率)又稱energy productivity(能量生產力)

ch2-5: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我們該如何使用物
質和能量才可永續利用?)

減少物質和能量的浪費,並且重複再利用,才能夠永續發展。

1.high-throughput(high-waste)economies(高生產量(高浪費)經濟)

2.matter recycling and reuse economy(物質回收和節約再利用)

3.low-throughput(low-waste)economies(低生產量(低浪費)經濟)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ch2-1~2-2

ch2-1:
(1)單字:
Science科學 Data資料Experiments試驗 scientific hypothesis科學假說Model典範、原型
scientific theory科學原理 Peer review貴族評論 Scientific學術上的Natural自然界的
Law定律 tentative science試探性科學 frontier science邊境科學reliable science可靠的科學
unreliable science不可靠的科學
(2)大意:
觀察→確認問題→參考文獻→提問→觀察和收集資料→提出假說→測試假說→結果→(若不是)提新假說→實驗→結果→結論

ch2-2:
(1)單字:
Matter物質 Elements元素 Compounds混合 Atom原子 atomic theory原子理論 protons (p)質子 neutrons (n)中子 electron (e)電子 atomic number原子序 mass number質量數 isotopes同位素
ion離子 molecule分子 chemical formula化學式 organic compounds有機化合物
inorganic compounds無機化合物 Matter quality 物質質量 High-quality matter高質量物質
Low-quality matter低質量物質
(2)大意:
元素:组成每種物質問題的特別積木。化合物:在被歸檔的比例相連的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元素的組合。基本组成部分是原子,每個不同種原子包含一定數量的原子粒子。原子的三種類型:帶陽電荷的氫核(p)、不帶電中子(n)和帶負電荷的電子(e)。有的元素的有同一原子數不同中子數,稱那個元素為同位素。分子:兩個或多個原子的組合化学键或不同的元素的相連的同樣。分子是同樣化合物基本的單位(稱分子化合物)。總之,問題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反過來由原子、離子或者分子制成。 蔗糖、維生素、塑料、阿斯匹靈,青黴素和大多在人身體的化學製品是有機化合物,包含與一個或更多其他元素原子結合的至少二個碳原子,例如氫、氧氣、氮氣、硫磺、磷、氯和氟素。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ch1-4~1-6

ch1-4:
(1)單字:

Pollution汙染 Point sources 典型汙染物 nonpoint sources 非典型汙染物

pollution prevention預防汙染 input pollution control輸入汙染管制

pollution cleanup淨化汙染 output pollution control輸出汙染管制 Concept 概念

(2)大意:

環境上的某些化學製品或物理變化對人或生物是有害的。人類生產二種類型的汙染物;一:典型汙染物、二:非典型汙染物。從典型汙染物中發現汙染、控制污染或預防汙染比廣泛散佈非典型汙染物更加的容易、經濟。而預防汙染和淨化汙染的是必要的,一旦汙染物增加至對環境產生有害的程度,要減少到可接受的傷害須要有更大的花費。

ch1-5:

(1)單字:

Concepte概念 Poverty 缺乏 environmental worldview 環境世界觀

environmental ethics環境道德理論 planetary management worldview星球管理世界觀

stewardship worldview工作管理世界觀 environmental wisdom worldview 環境智慧世界觀

social capital社會資本

(2)大意:

在世界的許多地區森林收縮,沙漠擴展,土壤腐蝕,牧場惡化,低空溫暖,冰川熔化,海上升,風暴變得更具破壞性,地下水位下降,河乾枯,漁場崩溃,珊瑚礁消失,各種各樣物種绝種,環境難民增加,汙染物和廢物產品上升。汙染和環境退化對貧寒有的嚴厲衝擊,並且可能增加貧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這些因素每年導致7至少百萬人民的夭折。許多富有消費者生活方式在發達國家和在迅速地發展中國家被建立在消耗量和多餘的資源浪費高水平。 當公司使用資源創造消費者的貨物和服务務,通常沒有要求他們支付資源使用的環境費用。這些公司合理地尋求他們贏利的最大化,因此他們不自願支付這些費用甚至不設法估計他們,除非由政府法律或章程要求如此做。所以不論種族、性別、年齡、原國籍、收入、社會階層,每個人都應該有資格免受於環境危害。

ch1-6:

(1)單字:

ecosystem 生態系統 summarize 總結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永續的自然資本

(2)大意:

根據環境科學家,我們應該學習在地球上生活並且適應變化。學習自然持續的四項科學原則:對太陽能的信賴、生物多樣性、人口控制、營養素循環。 使用能持續的四項科學原則引導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達到一次環境或能源持續。科学證據表明或許我們有50年和沒有比做100的年這樣一個關鍵的文化變動。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ch1緒論~ch1-3

緒論:
(1)單字:
exponential指數的core核心ancient古代的play chess下西洋棋
claimed要求prize獎品match比賽placing得名次的人或物
grain穀物wheat小麥square正方形的chessboard國際象棋棋盤
doubling加倍filled被充滿delight欣喜bankrupted使破產
kingdom領域probably大概harvested收割莊稼fictional虛構的
illustrates說明concept概念quantity大量increases增加
fixed固定的percentage比例deceptive騙人的enormous巨大的
fold摺疊thickness層stack大量figure圖表
planet行星collectively全體地vast巨大的amounts數量
raw處於自然狀態的materials原料huge龐大的unless除...外
rates速率sharply猛烈地century世紀declined下降
average平均roughly大體上equivalent同意義的Los Angeles 洛杉磯
California美國加州resource資源consumption消耗degrading降低品格的
economies經濟結構disturbing妨礙Biologists生物學家estimate估計
exponentially以指數方式increasing增加irreversible不可逆的species種類
evidence證明concern涉及fossil化石的fuels燃料
climate氣候ruin毀滅supplies供給disrupt使瓦解implement實施
decades十年
(2)大意:
用虛構故事說明指數增長的概念。二位國王比賽下棋,贏家要求輸家給予一單位的麥子,且須成倍數成長。剛開始輸家不以為意,直到最後竟然破產了。另一例是將一張紙摺疊,加倍它的厚度 ,持續加倍至42 次,就能從地球到達月球;若加倍至50 次,被摺疊的紙幾乎會到達太陽。 由於人口呈指數增長,在2007 年有幾乎6.7 十億個人在行星,消耗浩大的食物、水、原材料和能量,並處理伴隨產物而生的大量汙染和廢物。沒人知道地球可以負荷多少人,但人類的急遽增加 ,導致世界損失已知的種類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若持續增加人類的活動,如:燃燒石化燃料和砍閥雨林....等,將改變全球氣候,對於以上問題可以在這本書找到解答 。

ch1-1:

(1)單字:

connection關係 environment環境 environmental science環境科學

Ecology生態學 ecosystem生態系統 environmentalism環境保護論

Sustainability持續性 theme論題 natural capital自然資本 Natural resources自然資源

Natural services自然服務 nutrient cycling營養循環 solar capital太陽資本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環境能承受的社會 natural income自然收入

subthemes

(2)大意:

環境是包括所有生活和無生物,與我們相處融洽。儘管我們的科學和技術躍進,我們還是要依靠空氣、水、食物、能量...等。持續力是本書主要題材。自然資源在自然裡是對人有用的材料和能量,像空氣、水、土壤、植物和風...等可更新資源和銅、石油和煤炭...等不可更新資源。一項重要自然服務是營養循環,化學製品的循環必須在生活環境中(主要是土壤和水) 通過有機體回到環境。 自然資本由太陽支持:能量從行星至植物使用為動物提供食物的主要來源。許多人類活動貶低自然資本並快速地使用,通常消耗資源比自然更新可能消減他們。持續力經由做交易或妥協來介入並設法解決這些衝突。最終目標是以正義和公平的方式來適應它的人民現在和未來基本的資源需要。總之,人類活動在行星系統產生如此大張力,在未來,自然作用可能不在那麼理所當然。

ch1-2:

(1)單字:

Environmentally有關環境上的 Sustainable支撐得住的 Economically在經濟上 wide寬闊的

Economic Gap經濟差距 Economic growth經濟增長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國民生產總值 per capita GDP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economic development經濟發展 developed countries發達國家

developing countries發展中國家 per capita GDP-PPP

(2)大意:

經濟增長是在國家的輸出商品的增量和服務,變化的百分比通常測量在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上。 由結合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購買力相同(PPP),聯合國依照被開發國家或顯現出經濟上的工業化程度來訂定他們的人均GDP-PPP。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和大多數歐洲等多數已開發國家,工業化和高度有上流人均GDP-PPP;其它發展中國家大多數在非洲、 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中間收入、適度地發達國家如中國、 印度、巴西、土耳其、泰國和墨西哥;其他低收入的49個國家和11%世界的人口包括安哥拉、剛果、白俄羅斯、尼日利亞、尼加拉瓜和喬丹。

ch1-3:

(1)單字:

ecological生態(學)的 Footprints足跡 affecting令人感動的 Renewable可更新的

resource資源 Conservation保護 perpetual resource永久資源

renewable resource更新資源 sustainable yield能承受的出產量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環境退化

Nonrenewable resources不可更新的資源 Recycling回收 Reuse再用

Ecological Footprints生態學腳印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人均生態學腳印

Affluent富裕的 Consumers消費者 Culture文化

(2)大意:

以人的立場, 資源是從任何環境獲得來適應我們的需要。保護使自然資源獲得管理並將資源廢物和承受的供應減到最小為現在和未來世代的目標。太陽能稱一種永久資源,因為當太陽完成它的生命週期為時至少60億年連續更新和期望。當資源即將耗盡, 人的機巧可能經常發現替補,如:可再造能源資源的混合。一些不可更新的資源,如銅和鋁可被回收或被重複利用擴大供應,但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無法被回收,一旦燒,他們的能量不再供給我們。 更多比十億個超級富有消費者在地球自然資本的發達國家施加巨大壓力。另外十億個消費者在迅速地發展中國家獲得中產階級、富有生活方式,如:中國、 印度、巴西、南韓和墨西哥。中國現在是麥子、米、肉、煤炭、肥料、鋼和水泥領先世界的消費者,在2020 年以前,中國被射出是汽車的世界的最大生產商、消費者和有世界的先進國家根據GDP-P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