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5:What happens to energy in an ecosystem?(生態系中的能量發生什麼事?)
初級消費者吃生產者、次級消費者吃初級消費者,這就是食物鏈。許多條食物鏈錯縱交雜在一起便形成食物網, 食物網越複雜就越不易被破壞。能量的流動遵循十分之一定理,越高層能量越少,即當攝食動作每往上一個階層,攝食動物只能獲得被攝食動(植)物十分之一的能量。 總初級生產率是指光合作用生產的有機物質總量,生物體之質量累積愈多,即表示總初級生產率愈高。淨初級生產率(NPP)則是指總初級生產率(GPP)減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R ),NPP=GPP-R。
1.food chain(食物鏈)
2.food web(食物網)
3.biomass(生物量)
4.ecological efficiency(生物效率)
5.pyramid of energy flow(能量塔)
6.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總生產力)
7.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淨生產力)
ch3-6:What happens to matter in an ecosystem?(生態系中的物質發生什麼事?)
生態系中有幾個重要的物質循環如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磷循環。水循環:太陽使水蒸發→凝結成雲→降雨後流入河、地下→生物飲用→排汗及排尿→太陽使水蒸發,而生物能飲用的水只占全部的0.024%。碳是構成醣類、脂質、蛋白質、DNA、和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基礎成份。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而合成葡萄糖供生物利用,生物呼吸作用吸入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近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日漸增加,溫度也日益增高。氮占大氣的78%,是組成維他命、蛋白質、DNA等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質。氮無法被生物直接利用,須經過細菌的固氮作用形成銨離子才能被植物吸收,動物再從植物獲取氮,而氮以氨、尿酸、尿素三種形式排放出生物體。磷是構成骨骼、核酸和細胞膜的重要成份,常以磷酸鹽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動物再從植物攝取到磷。磷的循環為不完全循環,現存量越來越少,特別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大量開採磷礦加速了這種損失。
1.biogeochemical cycles(生物化學循環)
2.nutrient cycles(營養循環)
3.hydrologic cycle或 water cycle (水循環)
4. transpiration(蒸散作用)
5. carbon cycle(碳循環)
6. phosphorus cycle(磷循環)
ch3-7:How do scientists study ecosystem?(科學家如何研究生態系?)
科學家利用航空照片和衛星圖片、實地觀測等來研究生態系,他們觀察地形、生物分佈、環境問題、空氣污染等。有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模擬被研究的環境,藉此來觀察、紀錄並了解這個地方。在電腦繪圖的發達下,模擬環境的效果可更上一層樓。這些方法都是在幫我們了解如何維護這個生態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