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what happens to matter in an ecosystem?
1.biogeochemical cycles or nutrient cycles(養分循環): 在自然過程中的營養循環存在於化學形式中,從不能生活的環境條件的生命體回到不能生活的環境條件,利如碳、氧、硫、水循環。
2.hydrologic cycle or water cycle(水循環): 元素循環、收集、淨化和分配地球固定供給水從環境到生命體然後到環境。
3.transpiration(蒸散): 在程序中水吸附在植物的根系,透過植物,穿過氣孔,在它們葉子或其他部分,蒸發到大氣中,如水蒸氣。
4.carbon cycle(碳循環): 碳循環傳送在不同化學形式,從環境到生物然後回到環境。
5.nitrogen cycle(氮循環): 氮循環傳送在不同化學形式,從環境到生物然後回到環境。
6.phosphorus cycle(磷循環): 磷循環傳送在不同化學形式,從環境到生物然後回到環境。
4-1what is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how does it occur?
1.biological evolution(生物演化): 在連續世代中在改變遺傳學中,構成物種族群,如果足夠的連續長時間,它可以導致一個新物種的形成。
2.theory of evolution(進化論): 廣泛地公認科學想法,所有生命的形成發展於早期生命的形成,雖然這個理論在宗教中與他們的創造故事衝突,這是生物學家解釋生命如何在過去3.6~3.8億年中改變,為何他今日多變化。
3.fossils(化石): 骨架、骨頭、外殼、身體的一部份,葉子、種子或壓痕,每個東西在生存很久以前有生命體供應辨識的證據。
4.mutations(突變): 再一個隨機組成DNA分子,有以修改解剖學、生理學或世代行為。
5.natural selection(天擇): 指生物的遺傳特徵在生存競爭中,由於具有某種優勢或某種劣勢,因而在生存能力上產生差異,並進而導致繁殖能力的差異,使得這些特徵被保存或是淘汰。
6.adaption or adaptive trait(適應或適應特徵): 指生物個體的生理或行為特徵,經過了長時間的天擇作用之後,在某個環境下能夠順利的繁衍,並增加數量。
7.differential reproduction(生殖差異): 個體以能適應的基因特徵生產。
8.coevolution(共同進化): 兩種以上相互依賴的生物的進化,各自接受彼此的改變而做改變。如狩獵者與獵物之間,昆蟲與它們採覓花粉的花朵之間。
4.3 what is an ecological niche?
1.ecological niche or niche(生態位): 即在生態系統裡一種有機體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中的位置。
2.generalist species(一般種): 此物種具有較廣的生態位,牠們可以生存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吃很多種的食物,也具有較大的環境忍受度。
3.specialist species(特別種): 此物種具有較狹窄的生態位,牠們也許只能生存在一種類型的棲地,或是對環境和氣候的忍受度較狹窄,或者只能食用一種或是很少種的食物。
4.4 how do extinction, speci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ffect biodiversity?
1.speciation(物種形成): 生物由一個原始種演變為另一個新種或同時形成的二個或更多物種的過程。
2.geographic isolation(地理隔離): 植物因地理上的原因,諸如海洋、高山、沙漠等距離較遠或自然屏障等,使一些親緣關係相近的類群之間無法交配或交配不易成功的隔離機制。
3.reproductive isolation(生殖隔離):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便稱為生殖隔離。
4.extinction(滅絕): 某一物種在一特定環境中消失(局部滅絕)或在全世界範圍內整體消失。若在過去50年中未確切在野外觀察到某動物物種,即可確定該物種已滅絕。
5.endemic species(特有種): 特有種是指在一個區域分佈而其他區域沒有分佈的種類,其形成受生物地理歷史過程和生態環境的雙重影響。
6.background extinction(滅絕背景): 每一年都有極少數的物種以及緩慢的速率自然死亡,此一現象稱之為背景滅絕。
7.mass extinction(大量滅絕): 所謂生物絕滅事件是指地球上超過25%的物種在較短的地質時間內同時消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